审计手段的审计手段的现状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为什么要优化审计手段(或者说审计手段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国家审计作为高层次综合的经济监督部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审计内容已由传统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在审计技术、审计方法、方式和措施等手段的发

为什么要优化审计手段(或者说审计手段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国家审计作为高层次综合的经济监督部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审计内容已由传统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在审计技术、审计方法、方式和措施等手段的发展上还存在很多的不平衡,甚至于有些审计手段还非常原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手工翻账摘抄,人工汇总,不论被审单位规模大小和情况怎样,审计人员进点后总是对其提供的会计凭证采取详查法一一翻阅。

第二、在审计质量的一些控制点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审前调查和编制方案不细。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方案的基础,但许多审计人员不愿搞审前调查,认为这些被审计单位都经常在接受审计,情况熟悉无须调查,殊不知审计对象的机构设置、资金来源、管理方式和核算方式等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即使搞审前调查,也是蜻蜓点水,而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情况、重要的合同、协议等情况未作进一步具体了解。因为审前调查不充分,造成审计方案中的审计目标不突出,审计内容不具体,审计步骤不明确,整个审计方案无个性,缺乏可操作性。

第三、很多审计人员不了解内控制度测试的优越性和作用,不会使用内控制度测试来对被审计单位做整体的观测和把握。

第四、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账束手无策,无论其电子账的真假,每次都只能避开,来一个真亦假时假亦真。

第五、在常规审计能力有限的情况,不能充分利用审计调查等方法进行辅助和补充。

第六、近几年来,一些被审计单位为了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督,以各种“造假手段”,制造了一项又一项财政收支违规行为“合法化”的伎俩。如逃避政府采购,违规购置商品;逃避外部监督,在财务列支上做手脚,掩盖招待费支出,造成“廉政”假象和会计信息失真;内控制度虚设,造成费用失控。如公务费、业务费、小车费用严重超预算;以不合规票据报销支出,为单位和个人谋取不正当收入;科研经费不用于科研,全部成了跑项目费和招待费;以虚报事由取得专项补助、然后挪用专项资金。审计中经常发现一些有专款的单位账面专项资金结余多少万元,而银行存款基本没有,事实上结余的专项资金已被挪用一空。对这些问题的审查,如果仅采用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既增加审计成本,又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不足,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信息的快速发展是很不合拍的。只有把现有的审计手段进行优化,用好、用实、用活,才能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如把实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与计算机审计手段进行优化组合,就可以减少审计人员翻阅账册、原始凭证的工作量,避免因手工摘抄、人工汇总计算产生的差错,使这一过程更具科学性,更为理性化。同时在用好用活现有审计手段的基础上,加大审计手段的创新,审计方法手段的创新是审计环境和审计内容创新的必然产物。审计方法手段创新的基本方向是:手工审计将逐步转向计算机审计;就地审计转向媒体网络审计;事后审计将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并向适时审计方向发展;审计模式将由账目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直至未来的风险导向审计,等等。审计创新在时间上是继起的,空间上是并存的。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新,只有更新,这应当成为审计人员的信条。当前我们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是审计任务越来越重和审计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会计信息计算机化的发展,必将促使审计工作接受信息技术的改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与时俱进,不优化审计手段,仍然墨守成规,沿袭陈旧的传统审计方法和手段,就不能更好地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j/2/1307991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