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缺乏感恩意识的原因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感恩意识,什么原因呢?
1、家庭环境影响
当前我们首先要反思的是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极少教孩子感恩。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是零。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盯的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性,把上重点、读名牌视为头等要事,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了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孰不知物极必反、习惯成自然的孩子,长此以往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理所当然,丝毫无内疚之感。孩子就会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也根本就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孩子们处于过于宠溺的家庭环境中,受人恩惠不懂得知恩图报,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这就是“感恩”意识缺乏的体现。反思孩子感恩意识缺失的深层次根源,关键是“爱”的泛滥所致。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
2、相应教育的忽视
学校教育又都是“填鸭式”的知识教育,而德育上往往拿一些“高、大、全”的任务来给孩子做榜样。孩子们养成的是茫远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对身边的生活与事情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因此,我们的教育系统没有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对身边的人与事感恩的种子。这样长大的孩子,没有机会学会为他人着想,去关心他人,也就不具备感恩的心。当前的感恩教育常常只作为一句口号,没有实质性的落实在实处。
3、社会风气
一些人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和自由”,认为人的自由就是单纯的个体化,将“弘扬个性”扩大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信奉自由自在无牵无挂,认为孝顺父母是文化糟粕的体现。“感恩意识”的缺失从根本上讲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自觉做到明礼诚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情同手足、爱意融融。“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丝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这情中之一便是恩情。由于恩情的存在,你不能只为自己考虑,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心存感恩。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是道德价值的源泉,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