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所分部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分部,即上海中科计算技术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合作成立的非营利性科技与产业推进机构。其主要任务是面向浦东地区产业需求,进行自主创新技术研发、中科院技术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通过技术转移和集成创新,上海中科提升了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基础技术的辐射,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通过知识转移和能力转移,提升了浦东地区IT企业的创新能力。
上海中科聚焦移动数字媒体产业,参与发起和组织产业联盟,成为了国家AVS工作组和国家AVS产业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AVS移动多媒体实验室的研究和制定中,上海中科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上海中科负责的“随身看”手机电视和“龙眼”移动监控等项目,是产业链的示范工程,不仅展示了AVS核心技术,还推动了“示范工程带动产业”的体制创新。通过在数字娱乐和多媒体杂志核心技术上的攻关和突破,上海中科不断丰富和扩大了数字媒体产业的规模和核心竞争力。其中,人脸动画和手语动画核心技术,用于移动数字娱乐的卡通动漫平台,衍生出手机彩信、动画生成、动漫制作、游戏等多种增值服务。
随着中科院计算所和浦东新区政府的投入力度加大,上海中科在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服务产业、网格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产业等方面扩大了技术辐射范围,为张江、浦东、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的高新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成立于2003年8月8日,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成立的非营利性机构。中心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服务,拥有先进的设施和优秀的技术团队。苏州中科坚信人才是企业发展生存的根本,因此中心致力于为苏州和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培养输送人才,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密切合作,开展IC设计企业研究生学位培养、IC设计人才岗位培养、企业定向人才培养、人才专项技能培养工作,为苏州和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做出贡献。
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主要功能是为江苏省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技术和平台服务,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向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平台、技术、信息、人才、创业等全方位服务。作为“院地合作”的代表,苏州中科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视与肯定。
扩展资料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计算所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并形成了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基地,中国首枚通用CPU芯片也诞生在这里。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