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学苑(北京瑟谷学校)需要怎样的“教师”
蒲公英学苑(北京瑟谷学校)需要怎样的“教师”呢? 首先是名称问题,学苑的“教师”叫做“工作人员”,我们认为传统的“教师”或“老师”名称已经沾满了权威的色彩,是地位高于学生的代名词,所以我们决定用“工作人员”。我们一致同意,征求认同瑟谷精神,并愿为瑟谷付出,使瑟谷学校成功的人来学苑担当工作人员。那么,工作人员在蒲公英学苑需要做什么呢? 我想引用美国瑟谷学校创始人汉娜的一遍文章来诠释瑟谷工作人员的职责。文章的名称为:《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艺术》。全文如下: 《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艺术》别人会问:“你在哪里工作”“瑟谷学校”。“你做什么?”“什么也不做。”在瑟谷,“什么也不做”需要花费很多的力气和很多的纪律,加上很多年的经验。我每年都在进步。每当看到自己或别人为了这个挣扎不已,都会令我觉得有趣。挣扎来自于想为别人做事、想把自己的知识传给别人、想把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人生智慧传承给下一代,但是心里又明白孩子们必须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学会这一切。他们要不要从我们身上得到些什么东西,是由他们决定,而不是我们;他们提出要求时,我们才能给予,而不是任由我们想给就给的。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都会对孩子进行教导和启发的工作。不教育下一代的话,每一代都得重新学习所有的文明与技巧,由轮子的发明到十诫、到农牧。人类文明由一代传到下一代,在家庭中、在社会中、在工作场合中、在学校中。很不幸的,现代学校教得越多,学生受得伤害越深。让我解释一下这个矛盾之处:成人总是在试图帮助孩子准备进入社会。我经过多年的尝试,慢慢地、痛苦地学到了一个教训,那就是孩子们为自己人生做的决定,往往超出大人的想象。。。。。。所以我正在训练自己什么也不做。我做的越少,效果越好。但是千万别以为老师们闲着无事可做。你也许会觉得,既然孩子们什么都自己来,还要这么多老师坐在那里发呆干什么。事实上,学校和学生都需要我们。我们在这里看着,帮着学校和学生成长。自决、自主、掌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只是混混沌沌过日子,在我们的社会中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学校并不这样教我们的孩子。要达到自决自主的境界,孩子需要一个安全、支持的环境,一个比核心家庭更大的大家庭。瑟谷的老师们对孩子的态度是温暖的、支持的、开心的,但并不是教导或引导的,所以学生能够听到自己内在的声音。学生们知道我们有能力教他们,却选择不主动教他们。因此,他们学会了倾听自己、信任自己的判断,而不只是乖乖听别人的话。我们刻意地不主动教导学生,并不会被学生视为无能或懒惰。在他们探索自我的路上,我们不引导他们,我们关心并且支持他们。自我成长需要努力和勇气,自我成长需要一个有活力的环境,我们便是提供这个环境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