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关于环保的事例
在宁夏,中冶美利纸业集团的董事长刘崇喜以其非凡的环保理念和行动,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改变。1985年,刘崇喜从机关来到造纸厂,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扭亏为盈但因严重污染而被曝光的企业。面临整改压力,刘崇喜提出了一项令人震惊的宣言:“不再向黄河排一滴污水”。这不仅是对环保的决心,更是对传统治污模式的挑战。他深知,单纯依赖化学手段处理污水,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难以根治污染问题。
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刘崇喜决定采用生态治污的新路径。他组织500台推土机,推平了两万多座沙丘,利用方格麦秸杆治沙植树的方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绿化工程。他规定每位职工每年必须种植500棵树,并亲自带领数千名职工,昼夜奋战在沙坡上,与风沙为伴。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企业投入了4.8亿元,成功种植了50万亩树木,修建了200多公里的道路,铺设了20公里的管道和渠道,引入黄河水灌溉林区,修建了5个人工湖,使得这个年降雨量仅18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900多毫米的大沙漠,奇迹般地变成了绿树成荫、水鸟成群的生态乐园。
如今,这家企业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更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50万亩林子只需5年时间便收回了投资成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良性循环体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作,企业成功“劝退”了腾格里大沙漠10公里,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刘崇喜的环保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企业不仅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还能为社会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
然而,与刘崇喜的环保实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范围内仍存在的一些严重环境污染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例如,一些地区因工业污染导致的河流、湖泊水质恶化,空气污染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频发,土地退化导致的生态系统崩溃等,这些问题亟需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刘崇喜的事迹证明,企业不仅可以承担起环保责任,还能通过创新的环保实践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环保事业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