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说是谁提出的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28
顿悟说认为,当人遇到问题时,会重组问题情境的当前结构,以弥补问题的缺口,以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起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的的突出特点是顿悟,即对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中文名顿悟说应用学科心理学快速导航顿悟教育起源1913~1917年,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

顿悟说认为,当人遇到问题时,会重组问题情境的当前结构,以弥补问题的缺口,以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起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的的突出特点是顿悟,即对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

中文名

顿悟说

应用学科

心理学

快速

导航

顿悟教育

起源

1913~1917年,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相对立的第一个认知学习理论──完形—顿悟说。[1]

苛勒认为桑代克的实验情况太复杂,结论是不可靠的。于是,他重新设计了动物的学习实验。苛勒认为,要判明黑猩猩的学习行为是否有所谓的理解力,实验设计必须有一个可靠的原则。他在《猿猴的智慧》(1925)一书中谈到,他用以设计实验的原则是这样的:“实验者布置一种情境,使其目的不能直接到达,而又使它对情境完全了解,于是我们便可以知道它所能得到的是何种程度的行为,尤其是它能否以间接的方法解决其问题。”从这个实验设计的原则中,我们可以看到:(1)苛勒是以动物能否以“间接方法解决问题”作为理解力的标志的;(2)苛勒的实验设计的要求是使动物有可能完全了解其情境,即问题的一切主要条件必须全部显露出来,以便让动物观察。在这一点上,他的实验情境同桑代克的迷笼是不同的。后者不仅比较复杂,而且并不是开始就全部显露而可供观察的,动物很难完全了解其情境。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c/2/973549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