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设计的战略选择
(一) 推动与拉动供应链的含义及有效性
供应链根据其驱动方式可分为推动式和拉动式两种类型。
1. 推动式供应链
推动式供应链以制造商为核心,侧重于根据生产和库存情况有计划地向客户推销商品。其动力源自上游制造商的生产活动。这种模式下,供应链节点相对松散,主要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表现为卖方市场下的供应链特点。由于缺乏对客户需求变化的深入了解,推动式供应链的库存成本较高,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较慢。
2. 拉动式供应链
拉动式供应链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紧密关注需求变化,并根据客户需求组织生产。这种模式下,供应链节点集成度较高,可能会为了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而增加供应链成本,常见于买方市场下的供应链。拉动式供应链对供应链整体素质要求较高,是供应链运作方式发展的趋势。
(二) 推动与拉动战略的特点
在实际运作中,完全采用推动战略或拉动战略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两种战略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1. 推动式供应链的特点及缺陷
推动式供应链的生产和分销决策基于长期预测,容易受到牛鞭效应的影响,导致计划和管理困难。这种供应链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较慢,可能导致服务水平下降和库存积压等问题。
2. 拉动式供应链的特点及需要具备的条件
拉动式供应链的生产和分销由需求驱动,能更好地协调与实际需求。其优点包括缩短提前期、减少库存和降低变动性等。然而,拉动式供应链也存在缺陷,如难以实现生产和运输的规模优势。成功实施拉动式供应链需要快速的信息传递机制和缩短提前期的能力。
(三) 推动与拉动供应链战略的选择
选择供应链战略时,企业应考虑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规模经济效益。需求不确定性高时,宜采用拉动战略;需求不确定性低且规模经济效益显著时,推动战略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企业需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自身生产和分销能力,以及成本效益,来决定采用何种供应链战略。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