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及意义
一、旅游与环保之间的矛盾
既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是可行的,但大量游人的涌入必然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旅游与环保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游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破坏。例如,游人过量造成的三废污染、破坏植被、狩猎野生动物等,都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以黑龙江省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为例,近几年游人数量大增,有的人为取盆景石,随意破坏熔岩,使台地上有的地段变得百孔千疮。
2. 在保护区修建宾馆等服务设施,由于工程大、占地面积大,必然破坏周围一些原始景观。保护区内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将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此外,公路一旦开通,曲径通幽的野趣会变成车辆来往的闹市景象,失去游览观赏环境。这种现象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已经出现。
3. 对保护区管理人员来说,如何协调旅游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既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又要向游人开放,这个方针本身可能导致管理人员无所适从。一旦处理不当,往往带来灾难性后果。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例子就非常明显,开放旅游后,游人蜂拥而至,而保护区缺乏科学管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过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重,泥石流加快活动,使晶亮透明的湖泊开始淤塞。
二、自然保护区如何开展旅游
自然保护区如何开展旅游,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首先,应充分认识保护区开展旅游的特殊性,这是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前提。保护区既不是原始的禁区,也不是热闹的娱乐场所,而是能够显示自然和历史风貌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适当的旅游项目。这是与一般保护区、普通旅游区的根本区别。
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自然保护与开展旅游的关系,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保护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以保护为主,旅游服从保护,以生态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以长远利益为主,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只有这样,自然保护工作开展得越好,保护区的地位就越高、对游人的吸引力就越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就越高。
接下来,摸清旅游资源特色,制定正确的开发策略。特色是旅游的基础。有特色的保护区才有生命力与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游人。例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特色是世界级自然保护区、神奇的火山山水游览胜地、满族的发祥地、朝鲜人民心目中的圣山。针对这些特色,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
最后,采取必要的措施,这是保护区开展旅游的有效途径。包括进行功能分工,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可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健全环保机制,包括行政立法机制、经济计划机制、旅游开发的经济核算和有偿使用机制;慎重对待土木建设,避免在核心区地段大建楼堂馆所;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保护区经营者的管理水平。
总之,只要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部门在旅游开发的实践过程中实施科学的严格的管理,加上其他部门以及广大游人的密切配合,相信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事业定会出现新的局面。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