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好财务共享需要做哪些准备(二)
2、定目标
目标决定了我们努力的方向。每个企业战略不同、行业不同、经营情况等等都不同。因此,在决定财务共享目标时,必须结合企业本身的情况选定合适的目标。
比如,业务单一、组织结构相似、员工系统操作水平较高的企业,其财务共享现实的目标就可以定得稍为高一些;而如果业务板块多,组织结构复杂、员工水平参次不齐的企业,其目标就可以先定得低一些。否则,目标如果定的太高,建设者一开始就失去了信心,那目标注定只能是挂在墙上的招贴画。如果“理想丰满”,但“实现骨感”,那也不必太心急,可以将目标进行分解,先实现一个小目标,待有了成果,看到了价值,后续也就更好推进了。
当然,目标的高低是是相对于不同企业而言的,对于本企业而言,目标显然应该跟预算一样,最好是能“跳着够得着”为好。
也拿上面A集团举例,项目调研时,高层定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能实现“全集团、全业务”实施财务共享。但会分三期去做,每期都实现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最终完成整体目标。这样每期都可以有成果拿出来,才能令投资人信服,也才好跟集团董事会申请建设预算。
3、找方法
所谓的方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上面的“目标”所选择的策略。因为目标可以分解,所以方法也可以灵活应对。
就本人目前遇到的项目而言,基本上的选择的方法都是“分步实施、分批上线;试点探索、优化推广”。其中,B集团有考虑过全部公司一次性上线,但考虑到巨大的风险,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样的尝试。
对方法的选择,主要需要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业务的选择。即纳财务共享的业务,在实践中报销业务由于其“数量大、重复性高、易于规范化”的特点,天然容易成为财务共享选择切入的业务,而其他如:应收应付、资产管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等等,可以视企业自身情况,选择切换入的时间点。在做A集团项目时,一期仅为报账、合同付款业务;二期增加应收应付业务;三期则扩大到总账、资产、采购等全面业务。
第二、纳入共享的单位的选择。前面讲到,财务共享一般会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进行。而试点单位的选择需具有一定的业务代表性,这样测试的结果才有普遍的适用性;其次,财务共享的发起方对该试点的管控力度足够大,以减少上线的阻力;最后,要考虑试点的能力足以接受新业务的变革。而在后续推广时,则需要考虑各单位的接受能力,在确定好推广单位范围后,规定好切换的时间结点。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谁准备、谁先上线”的方式,以促进各单位做准备积极上线。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