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答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应做到:
1、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
教学中教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师道尊严”思想,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尊重学生、热爱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潜能。
教学中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创造,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将其引入创造性教学轨道。
2、创设情境,引导欣赏
(1)、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其在头脑中形成画境表象,从而产生创作激情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2)、范画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本中出现的范画一般为较优秀的作业,或较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学生往往会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打开创作思路,有利于发散创造性思维。
3、多种感官参与,鼓励讨论
美术课具有开发右脑的功能,它以其形象的可视性、动作的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和造型表达的情感性,对人的右脑的智力开展具有独特功能,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这种功能的取得一般仅限于用手做、用眼看、用脑想,而其他感官则较少参与。
在讨论中促进创造性思维扩展,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这种讨论是激发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形式,讨论中的发言可激起听者的广泛联想。
4、设定条件,明确目标
培养创造性必须设定条件,加以某种限制,使学生明确要达到的要求、目标,使其在设定条件下,经过积极思维和一定努力完成作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欲望。
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意义:
创造性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这些备受推崇的人类智慧要素具有重要作用,而通过美术教育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基本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创造力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学校美术教育对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创造力起基础作用,课堂教学无疑成为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培养创造力的主要阵地,作为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珍惜美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至关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