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如何组织教学 (转)
曾记得刚走进中心小学的那一年,学校分配我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课上我喊嘶了喉咙也无法让学生安静下来。现在回想起来,也只能笑那时的自己是多么的无能。其实,摸清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再对症下药,一切也就变得简单多了。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找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组织教学的方法。 第一,制定口号。学生刚入学时,没有一点规矩,大喊大叫,又打又闹,这时,为了能让学生尽快的安静下来,可以制定一些口号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同时也可以在上课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如:在学生乱说话时,老师说:“小嘴巴”,学生接:“不说话”;在学生坐姿不正确时,老师说:“坐直”,学生接:“one,two”;想让学生看黑板认真听时,老师说:“手放桌上”,学生接:“眼看前方”。这样的口号喊起来,不但班内课堂纪律大有好转,就连课堂教学效果都有明显提高。 第二,树榜样,抓典型。一年级学生特别希望能听到老师的表扬、称赞和鼓励。老师一句“你真棒”比妈妈买的糖还要甜。所以,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就在孩子们表现不好或课上乱说话时,寻找班内做的最好的同学,适时的进行表扬,说:“小明同学是我们班表现最好,最听话的孩子”,话音刚落,只见同学们就齐刷刷的坐好了,如果这时还有个别同学没有坐好,就要抓住典型,进行严厉批评,让前者与后者形成鲜明对比,让孩子自己区分好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第三,先严后宽,宽严结合。常听有的老师说,教小孩子,首先要跟孩子们拉近距离,和学生成为朋友,要让他们喜欢你,正所谓“亲其师”,才能'其道"。话虽如此,但我却有不同的理解。我觉得,孩子其实都是听话的,只不过自制力比较差,如果一开始就与他们距离太近,那么学生喜欢归喜欢,却少了几分怕劲儿,以后再想严管就难了,所以我认为,应该一开始就把学生制住,让他对你怕,等他们慢慢有了规矩,再与他们靠近,拉近距离,这样学生对老师是既怕又敬。 第四,习惯培养。有很多老师都说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没规矩,上课乱说话,老师讲课也不听,该怎么办?其实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如果第一次上课,老师在讲,学生没听或在说话,老师不加制止的话,那他下节课还会说,慢慢的他会觉得上课说话也没事,就会越说越厉害,而且,别的同学也会跟着学,只要有一个同学说话,老师不制止,那别的同学看他说话没事也就会跟着说,慢慢的上课说话的会越来越多,时间长了,学生养成坏习惯,再想改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认为,刚开始,哪怕上课少讲几道题,哪怕上课少解决几个问题,也要培养学生的习惯,只要有人说话,就一定要提醒,制止,等学生养成好习惯,以后上课就省心多了。 总之,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天真又调皮,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多讲故事,多年儿歌,多做游戏,喜欢老师多变的神情,动听的语音和夸张的动作,不喜欢老师呆板的教学方式和枯燥的教学语言,所以要好教好小孩子,老师首先得把自己也变成小孩子,充满童真和童趣。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