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1. 有效的说服:教师常利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此过程中,教师需提供证据或信息,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说服时,教师应顾及学生原有的态度,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提升要求。这种方法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理解道理,明辨是非,提升品德认识,是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手段。2. 树
1. 有效的说服:教师常利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此过程中,教师需提供证据或信息,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说服时,教师应顾及学生原有的态度,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提升要求。这种方法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理解道理,明辨是非,提升品德认识,是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手段。
2. 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榜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榜样的特点、示范的方式以及所展示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均会影响观察学习的效果。通过展示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榜样力量巨大,帮助学生塑造心目中的榜样,无论是伟大的人物、英雄,还是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均可成为良好的榜样。
3. 利用群体约定:教师可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和改变态度。
4. 价值辨析:教师应引导个体运用理性思维和情感体验来检查自身的行为模式,努力发现个人的价值观,并以此指导道德行动。价值辨析包含多种策略。一种观念要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需经历选择、赞赏和行动三个阶段。
5. 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调控手段,对个体的态度和品德形成有一定作用。教师应适当运用奖励与惩罚,促进学生态度和品德的积极改变。
除了上述方法,角色扮演和小组道德讨论等手段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方面同样有效。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什么是“扁平化”的管理
下一篇:财务落地服务的举措有哪些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