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封为什么王
韩信封爵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
公元前230年,韩信平定了齐国,他自告奋勇的向刘邦上书说自己暂且代理齐王。此时的刘邦正和项羽打的热火朝天,正在为军事上的事情没有进展发愁。他看到韩信的要求,立马火冒三丈。
后来,韩信的力量日益强大。一个叫蒯通的齐国人看破天下的大局,和韩信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于是他就去找韩信,并对他说:“看你的面相,不过是个诸侯。但是看你的背面,是个大富大贵之人!现在刘邦和项羽的命运都悬在你的手上。你如果谁都不偏不倚,与他们三分天下,以你的实力,背后还有强大的齐国,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事实上,被项羽围困的刘邦,对韩信不出兵解围,还趁机邀功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鉴于韩信讨价还价中带有的威胁,刘邦迫于形势只能做出封王的承诺,但其实也只是权宜之计。等到刘邦顺利解围,消灭了项羽,建立了自己的大汉天下时,他就开始了对韩信的报复行动。
首先,他伺机夺取了韩信的兵权,制衡韩信的权力;其次,改封韩信为楚王而将齐地另外分派;最终,默许吕后以谋逆罪将韩信处死。韩信,这样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就这样陨落了。
扩展资料:
韩信的功劳主要在于军事,而他的威名也主要来自于战功和战绩,所以世人称其为“兵仙”,来赞誉他的军事才能。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韩信成名的第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此一战,韩信利用计谋迷惑了老将章邯,令其掉以轻心、疏于防范。
快速的突破了“三秦”实力的封锁,躲开了项羽设置的监视。不仅如此,韩信在顺利夺取陈仓以后,开拔废丘,竟然不费一兵一卒就攻破了章邯镇守的城郭。
紧接着就是攻魏、攻赵,这是韩信名声大震的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中,他同样以出乎意料的手法,以最小伤亡的代价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尤其是攻打战国的井陉之战,让他获得了“兵仙”的称谓。其出人意料的谋划,结合攻心为上的战略,使其在三千人对战三万人的战争中只利用数千面旗帜就动摇了敌人的整个防线。
这与项羽的巨鹿之战遥相呼应,同为“谋战派”和“勇战派”的两场经典战例,值得后人不断研究和学习。
韩信这最后一仗,也是最辉煌的胜利,就是亲手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这不仅是报了当日蔑视的一箭之仇,而且向世人宣誓了“谋战派”比“勇战派”更强的军事思想,这是军事历史上伟大的革新,至此“勇战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也因此深入人心,人们在叹惋贵族军事英杰项羽罹难的同时,也深深记住了韩信这个名字,领悟了“打仗绝非只是暴利征服,真正的军事家实际上是谋略的艺术家”这个道理。
韩信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