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被动语态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3
具体划分如下:树叶(主)/被风(状)/吹(谓)/跑(补)他(主)/被我(状)/打(谓)/一顿(补)了是语气助词,不必划分成分。施动者也可以省略,如:树叶被吹跑了 |他被打了一顿,划分成分的方法跟上边一样,“被”字划为状语,其他照旧。被动句的主语不是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而

具体划分如下:

树叶(主)/被风(状)/吹(谓)/跑(补)

他(主)/被我(状)/打(谓)/一顿(补)

了是语气助词,不必划分成分。施动者也可以省略,如:树叶被吹跑了 |他被打了一顿,划分成分的方法跟上边一样,“被”字划为状语,其他照旧。

被动句的主语不是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而是承受者,语法学上称之为“受事主语”,所以,如果你见到在动词前边处于主语位置的名词不是发出这个动作,而是动作的承受者时,句子就是被动句了。例如,树叶被风吹跑了。

“树叶”是“风吹”的对象,而它又位于动词“吹”的前面,句子就是被动句了。同样道理,他被我打了一顿,“他”是“我打”的对象,而又处在主语的位置上,句子就是被动句。

现代汉语的被动句,通常是用介词“被”引进施动者,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例如“被风”和“被我”,“风”和“我”分别是上两例的行为施动者——树叶是“风”吹跑的,他是“我”打的。

一个最简单的辨认方法是:“被”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名词就是施动者,“被”字和施动者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

状语弄清以后,其他就好办了,“被”字前边的名词通常就是受事主语,如“树叶”在“被”前边,“他”在“被”前边,都是受事主语。动词本身是谓语,动词后边的成分通常是补语,像上两例的“跑”和“一顿”,位于动词后面,都是补语。

扩展资料: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是各种语言的基本句式,在不同语言中被动句的语法有一些差别。

“被”字句有如下类型:

1、由“被”引进施事,格式是:受事+被十施事+动词性词语。如:

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许云峰被特务盯上了。

2、“被”后边施事没有出现,格式是:受事+被+动词性词语。由于“被”后边没有宾语,此处的“被”字是助词。如:

大楼被炸倒了。课被推迟了。车子被骑走了。

3、“被……所”固定格式:受事+被+施事+所+动词性词语。这种格式一般只在书面语中使用,是从“为……所”演变而来的,也可以使用“为……所”式或“由……所”式和“受……所”式。后面的动词多为双音节。如:

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被动句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3/2/1145173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