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的最后六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3
《观刈麦》诗的尾声六句采用了写实手法,真实描绘了农夫刈麦的艰辛,深刻揭露了赋税沉重与社会不公的现象。农夫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辛勤劳作,而诗人却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内心深感愧疚。诗中描述了农夫刈麦的情景,烈日炙烤着大地,农夫们挥舞着镰刀,汗水如雨下。诗人的笔触

《观刈麦》诗的尾声六句采用了写实手法,真实描绘了农夫刈麦的艰辛,深刻揭露了赋税沉重与社会不公的现象。农夫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辛勤劳作,而诗人却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内心深感愧疚。

诗中描述了农夫刈麦的情景,烈日炙烤着大地,农夫们挥舞着镰刀,汗水如雨下。诗人的笔触细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麦田之中,感受到农夫的辛劳。同时,诗人将自己与农夫的生活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人深知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富足的生活,内心充满了愧疚。他感叹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些诗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

整首诗通过写实的手法,不仅描绘了农夫刈麦的艰辛,也反映了赋税繁重与社会不公的现象。诗人的同情之心与愧疚之情,让人读来动容,对当时社会的不公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人通过这六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农夫的同情,也表达了对自身生活与劳动人民生活差距的反思。这种写实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真实情感,也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总的来说,《观刈麦》诗的最后六句运用了写实表达方式,真实地反映了农夫刈麦的艰辛,揭露了赋税沉重与社会不公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贫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富足生活的愧疚。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3/2/1142196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