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优质优秀教案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2
《背影》优质优秀教案(通用8篇)散扒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背影》优质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背影》优质优秀教案 篇1一、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抓住人

《背影》优质优秀教案(通用8篇)

散扒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背影》优质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背影》优质优秀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二、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与上篇课文不同。《这不是一颗流星》反映的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而本课反映的是旧社会家庭亲人的关系。前者是父亲心目中的儿子,后者则写的是儿子心目中的父亲,人物形象的悬殊,也构成了课文完全不同的内容。但作为记叙性文章,在写作方法上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而思想感情上的家庭亲情,同样是一脉相承的。

教学本文,重点应放在特定环境下父子深情的特定表达方式,抓住文章命题立意的角度和文章线索来作为分析的突破口;还应抓住本文独特的写人记事的朴实自然的语言,从中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可分两课时讲授。第一课时主要是划分段落层次,分析贯串全文的线索,侧重完成第一个教学目的;第二课时则以重点语段、语句的体会为主要教学内容,侧重完成第二个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突出往事回忆的结构形式;用“背影”连接贯串故事情节的艺术构思。

(二)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可在课前进行)。

(1)让学生认真阅读一遍课文。

(2)结合课后练习三、七体会课文。

(3)本文分三部分,第二部分分三层,概括出它们的主要内容,并找出起、讫语句。

2、教师导语(先板书出课题)。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同《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样,属于记叙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过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本文作为一篇记叙文,与《这不是一颗流星》有很多相同点,如都是写家庭亲情,都是从生活中选取典型的、生动的材料,都是通过一定的情节线索来组织材料,通过场面和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中心意思。在这些相同点中,又各有不同的表现方法。阅读时要善于在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旧课文,比较鉴别,从中融会贯通,得到一些新的启发。

我们在阅读《这不是一颗流星》时,是从分析结构形式入手,弄清故事情节及其表现形式。本课的学习也应该这样。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1)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2)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3)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4)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曲折、绕远。

(5)蹒跚(pán 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6)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7)琐屑(suǒ xiè),指细小繁杂的事。

(8)晶莹(jīng yíng),光洁透明。

4、朗读课文。

找学生朗读课文,最好分三个部分,找三个同学分别朗读,提出朗读要求。

5、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层次,掌握结构形式。

(1)本文如分成三个部分,应怎样分法?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三个部分的分界线,划出三个部分后,归纳大意,要求用同样的语式(字数、结构形式大体相同),训练概括能力。

“那年冬天”是现在与回忆的分界线。“这几年来”是回忆与现在的分界线。第一部分,首段,第二部分,首、末之间的段落;第三部分,末段。各部分的大意可以归纳如板书所示。

...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2/2/1122682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