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29
尿液的生成过程涉及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等多个环节。1. 肾小球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大部分物质如水、电解质等形成原尿。正常情况下,每日原尿量可达180L,但大部分会被肾小管重吸收。某些药物(如强心苷、氨茶碱)通过增加肾

尿液的生成过程涉及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等多个环节。

1. 肾小球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大部分物质如水、电解质等形成原尿。正常情况下,每日原尿量可达180L,但大部分会被肾小管重吸收。某些药物(如强心苷、氨茶碱)通过增加肾血流量和滤过率,增加原尿量,但由于体内存在球-管平衡机制,最终尿量增加有限,因此产生的利尿作用较弱。

2. 肾小管和集合管:每日终尿量仅1-2L,大部分水和电解质在肾小管被重吸收。药物若能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即使只有1%的减少,终尿量也会明显增加。这表明肾小管是利尿作用的关键部位,药物的效果因作用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

(1)近曲小管:大部分NaHCO3、NaCl、葡萄糖等在此重吸收,乙酰唑胺通过抑制碳酸酐酶,影响H+-Na+交换,产生利尿作用,但其利尿作用较弱且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2)髓袢升支粗段:高效利尿药通过阻断Na+,K+-2Cl-共同转运载体,抑制尿液稀释过程,增加NaCl、Mg2+和Ca2+的排出,产生强效利尿作用。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噻嗪类药物抑制Na+-Cl-共同转运,产生中等强度利尿;螺内酯和氨苯蝶啶则通过抑制钠通道,影响K+-Na+交换,成为留钾利尿药。

综上,利尿药通过调控肾小管的不同功能,影响尿液生成的各个环节,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利尿效果。

扩展资料

利尿药(diuretics),一类促进肾脏排尿功能从而增加尿量的药物。利尿作用可通过影响肾小球的过滤、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等功能而实现,主要是影响肾小管的再吸收。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29/2/986338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