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学知识,如何对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节
根据心理学知识,如何对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节的方法如下:
1、在心理上要独立自主
内心是否独立自主,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所谓独立自主是内心自由不受羁绊,遇事能决断,不依赖、不推诿;更不在意旁人的流言蜚语。
2、乐观看问题
面对挫折时,乐观者认为那只是暂时的,悲观者则认为是长久的;而面对顺境时,乐观者和悲观者的想法也刚好相反。所以,消除悲观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乐观阳光的心态,多角度看问题,多与心态积极向上的朋友交往。不妨到大自然中谛听、回忆、审视自己。
3、学会“难得糊涂”
这是心理免遭侵蚀的保护膜。有时,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心理困扰和精神痛苦。学会“难得糊涂”,会使你处惊不乱,以恬淡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各种事情。
4、哭一哭、喊一喊,是排解痛苦的好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威费雷认为,无拘无束的喊叫和泪水能将体内在应激反应中产生的某些毒素排出去。所以,当我们受到不良情绪困扰、压抑时,不防大声地哭一哭、喊一喊,将内心的积郁发泄出去。
拓展资料: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IQ,性格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与人文社会不可分割。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