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为什么比较模糊
五岁生理发育还不成熟,大脑还处于开发阶段,能够准确识记的单词大概只有一百多个,更不要说要记住你童年的那么多趣事了。而且记忆除了是生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需要遵循生理发展规律,也要容量大小之分,更不要记忆的“倒摄抑制”也在影响我们对以前事物的记忆。
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探索,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谁也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什么都懂,记忆也是这样,需要生理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才会有记忆的产生。
5岁,大多数人开始小幼儿园,还是那个爱哭爱闹的小朋友,对于识记方面的能力,并不像成年人那么厉害。记不住东西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能记住的,大多是“小神童”,但更过的,还是像你我一样,记不清小时候究竟发生什么。
因为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大脑的功能区发育并不成熟,认知、记忆的功能区还需要不断地汲取营养,通过探索世界,才会慢慢体现它的认知、记忆功能。而如果生理基础还发育不成熟,想要实现它的生理、心理功能也就无从谈起了。
人的记忆还有规律。记忆有容量大小之分,记忆的识记、保持、回忆再认,需要有一定的记忆技巧,才能记得又多又牢固。
就连成年人,都常常说自己“记性不好”,就更不要说才来到这个世界才5年的小孩子了,他们连怎么操作记忆的材料,对事物进行识记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想要让他们记住5岁以前发生的事情。
大多数情况,他们5岁以前的记忆,都是在父母不断地回忆、讲述中获得并强化的。
所以小孩子的童年记忆,一般都会比较模糊。
在记忆的识记规律中,有一个现象叫“倒摄抑制”,说的就是随着学习、记忆材料的增多,会对之前记忆的内容产生影响,简单地说,就是记住新的,忘记老的。
小孩子的成长发育是一个不断学习、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他们总是要学习到很多的新东西,而这些新东西就会抑制、影响到他们对之前认知、识别的东西的记忆,学得越大,越来越长大,对之前的记忆遗忘就会越多。
这样。童年的记忆就没有那么清晰了。
其实父母在什么时候,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功能培养,促进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感知觉功能的发育,都是有规律的。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发育更全面更健全,就应该多了解这方面的教育规律,让孩子更好地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