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公共建筑的功能核心问题,涵盖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空间组成、与室外环境的连接等。此外,建筑空间的尺寸、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考虑因素。
公共建筑的结构组成与功能使用之间存在共同特点。不论用途如何,建筑通常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要使用空间、次要使用空间(辅助空间)与交通空间。
主要使用空间,如文化中心中的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报告厅,旅馆中的客房、多功能厅、娱乐室,都是直接服务于建筑使用目的的房间。
次要使用空间,或辅助空间,包括为保障基本使用目的而设置的辅助房间和设备用房,如影剧院的售票室、放映室、化妆室,体育建筑中的运动员服务房间,一般建筑的公共服务房间,以及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的房间和设备用房。
交通空间则负责联系上述房间,供人流、货流来往使用,包括门厅、走道、坡道、楼梯、电梯间等。
功能空间组合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主要使用空间、次要使用空间和交通空间之间的关系,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空间组合方式。
建筑内部的使用程序影响着平面布局,且影响空间安排及出入口设置。功能关系图用于表示内部使用关系,但不应将其视为平面布置图。功能分析图有时可启发平面方案,但并非唯一方案。建筑师在设计时需结合使用程序组织功能布局,同时精心安排空间程序,使功能与审美序列有机结合。
在设计公共建筑时,研究使用程序与功能关系后,应将不同功能需求的区域合理分区,解决平面布局中的功能关系问题。分区既要满足密切联系的要求,也要创造必要的分隔条件。联系与分隔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良好的联系是为了便利使用,而必要的分隔则为创造相对独立的使用环境。
处理功能分区的原则包括:处理好“主”与“辅”的关系,考虑功能性质的差别,将主要使用空间与辅助使用空间合理分区;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区分直接为公众使用与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的房间;处理好“动”与“静”的分区关系,为安静的环境提供需求;处理好“污”与“洁”的分区关系,保持主要使用房间的清洁。
功能分区方式有分散分区、集中水平分区与垂直分区。分散分区将功能不同的各部分布置在不同建筑物中,集中水平分区将功能不同的各部分集中在同一建筑的不同平面区域,而垂直分区则将功能不同的各部分集中于同一建筑的不同楼层。
合理的功能分区需满足不同使用需求,创造必要的联系与分隔条件,使建筑布局分区明确,使用方便、合理,确保必要的联系和分隔,从而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