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常见五大应用领域及关键技术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行业迅速发展,产量逐年增长,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在全球地位显著,但在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仍存在差距。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趋势主要受到大国政策导向、汽车工业需求、以及新兴技术应用驱动,如双臂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作为机电一体化自动机械装备,结合制造主机或生产线,实现搬运、焊接、装配、喷涂等生产作业,是现代制造生产中的重要自动化装备。
工业机器人具有可编程、拟人化、通用性、机电一体化等显著特点。它们能够随工作环境变化再编程,具备灵活的柔性自动化能力。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融合了类似人类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控制上则通过计算机实现。同时,传感器的引入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通用性体现在,更换末端操作器(如手爪、工具)即可执行不同作业任务。
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应用广泛,涉及机械加工、喷涂、装配、焊接、搬运等五大领域。机械加工领域,工业机器人在零件铸造、激光切割、水射流切割中有所应用。喷涂应用领域,机器人用于涂装、点胶、喷漆等工作,占比为4%。装配机器人则用于零部件安装、拆卸和修复,占比为10%。焊接应用中,机器人在汽车行业的点焊和弧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比达到29%。搬运机器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占比达38%,主要用于上下料、搬运和码垛等操作。
不同类型工业机器人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移动机器人(AGV)的多传感器控制、网络交互等功能,以及激光加工机器人、真空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等特定领域的技术要求。例如,点焊机器人采用交流伺服驱动和高精度减速机,实现稳定、高效的工作。弧焊机器人系统优化集成、协调控制和精确焊缝轨迹跟踪技术是关键。激光加工机器人则需要优化结构设计、误差补偿、高精度检测以及专用语言实现技术。真空机器人需要设计新构型、大间隙真空直驱电机、精密轴系设计,以及动态轨迹修正技术。洁净机器人则需采用洁净润滑技术、高速平稳控制、小型化控制器以及晶圆检测技术。
随着技术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不断创新,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不同类型的工业机器人不仅涉及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等高科技含量技术,同时也推动着物流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进步。不同品牌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如发那科、库卡、那智不二越、川崎机器人、ABB机器人、史陶比尔、柯马、爱普生机器人、日本安川以及新松机器人等,这些企业通过提供丰富的产品系列和解决方案,为全球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