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过程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01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探索:理解障碍与过程儿童孤独症,也称自闭症,其独特特征包括严重的社交障碍、情感淡漠、语言发展受限以及刻板的行为模式。尽管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基因遗传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但这些症状的体现往往源于患者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异常行为。社会化,是个人从婴儿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探索:理解障碍与过程

儿童孤独症,也称自闭症,其独特特征包括严重的社交障碍、情感淡漠、语言发展受限以及刻板的行为模式。尽管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基因遗传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但这些症状的体现往往源于患者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异常行为。

社会化,是个人从婴儿期迈向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它塑造了我们独特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孤独症儿童的自我意识尤为薄弱,这在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尤为明显。以乔治·赫伯特·米德的符号互动论中的角色置换理论为视角,我们能够深入探讨这一过程。

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主我是内在的、自发的,反映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对外界反应;客我则是社会化的产物,是对社会规则和期待的内化。社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客我逐步发展并与主我进行持续交流。

社会化旅程的三个阶段

在模仿阶段,孤独症儿童在最初的两年中,通过与父母的“手势交流”学习,如正常儿童般模仿。然而,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往往在18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明显症状,如无法模仿基本的肢体动作,这与正常儿童的互动模式截然不同。

心理学家哈利·哈罗的实验揭示了人际接触的重要性,但孤独症儿童却回避与他人的接触,如无法形成与母亲的依恋,无法区分亲人与陌生人。这种基本的情感连接缺失,对于形成自我意识至关重要,却在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遭受阻碍。

语言与认知的挑战

在语言发展关键的一岁左右,孤独症儿童常常无法正常模仿发音,导致语言障碍,有的甚至终生无法正常交流。他们难以理解音节间的关联,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交交往和认知能力。智力发展上,多数孤独症儿童智力发育落后,部分智力正常,但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往往集中在特定领域,这使得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成为挑战。

总的来说,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充满了障碍,但理解这些困难有助于我们提供更个性化的支持,帮助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找到适应的方式,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漫长且富有挑战。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01/2/227873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