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采用哪些方法衡量评价新修订的劳动定额水平
可采用实耗工时对比法、员工满意度调查、实测验证法、标准工时参照法、生产效率指标对比法和综合评价法衡量评价新修订的劳动定额水平。
一、实耗工时对比法:
通过对比新定额实施前后的实耗工时,可以直观地评估新定额的完成难度和效率。具体而言,可以选取相同或类似的工作任务,比较新定额下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实耗工时与旧定额下的实耗工时。
二、员工满意度调查:
员工是劳动定额的直接执行者,对新定额的接受程度和满意度是衡量新定额水平的重要依据。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收集员工对新定额的意见和建议,评估员工对新定额的满意度。这将有助于企业发现定额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三、实测验证法:
选择技术熟练度中等的员工,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进行实测,得出其完成新定额所需的时间。这种方式能更真实地反映生产现场的情况,验证新定额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同时,实测结果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具体的生产数据,有助于优化生产过程和管理模式。
四、标准工时参照法:
标准工时是根据行业标准或国家规定制定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将新定额与标准工时进行对照,可以评估新定额是否符合行业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这将有助于企业在行业内定位自身的定额水平,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五、生产效率指标对比法:
通过对比新定额实施前后的生产效率指标,如产量、产值、质量等,可以评估新定额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生产效率指标的提高意味着新定额的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反之则需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综合评价法:
综合考虑实耗工时、员工满意度、实测验证、标准工时参照和生产效率指标等多个因素,对新修订的劳动定额水平进行全面评价。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估结果,有助于企业全面了解新定额的优劣和改进方向。同时,综合评价法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瓶颈,为进一步优化定额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