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口红叫做“心机口红”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1-30
最近,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练心眼子”的风潮,不少网友试图通过“做题”,学会用高情商处理日常生活或职场中遇到的尴尬局面,从而达到既不让别人的话“掉地上”,也不让自己吃“哑巴亏”的境界。 对此,心理咨询师杨译杰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心眼子练习”通

最近,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练心眼子”的风潮,不少网友试图通过“做题”,学会用高情商处理日常生活或职场中遇到的尴尬局面,从而达到既不让别人的话“掉地上”,也不让自己吃“哑巴亏”的境界。 对此,心理咨询师杨译杰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心眼子练习”通过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讨论严肃的议题,让大家得以用戏谑化的方式去正视困惑、化解难题。

“心眼子练习题”引围观 回答类型自成派系

“心眼子”同“心眼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其的解释包括“思维能力”,如:他有心眼儿,什么事都想得很周到;还包括一个含义是“对人不必要的顾虑和考虑”:他人不错,就是心眼儿太多。

生活中,人们也往往喜欢用“缺心眼”来形容一个人情商低、做事没眼力见、不够圆滑。

从对“心眼子”的解释来看,这个词带着极其微妙的分寸,有时甚至还会有一些贬义色彩。因此,如何拿捏好“心眼子”也是一门学问。

就在最近,某生活类平台上出现了一大批主打“高情商/口才训练”的博主,他们持续更新“心眼子练习题”,等待网友在评论区作答讨论。

北青报记者发现,这些“心眼子练习题”通常会先设计出一个简短的情景对话,网友需要思考的是,如果置身语境,如何高情商“破局”。

从“刚下班,领导突然给你打来电话,问你现在忙不忙,你怎么回复?”到“和别人吵架,对方一直说‘对对对’,你该怎么回复?”“当你拿起一件衣服,营业员说这件衣服很贵,你确定要试?你会怎么说?”对话场景几乎囊括了职场和学校生活、恋人情感交流以及陌生人之间的社交等方方面面。

其中,浏览量较高的一道心眼子练习题是:试想你正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涂口红,同事突然过来说:“你这口红和我前几天丢的那个好像啊。”

在这种情况下,你该如何高情商回复?

评论区中,网友们各出奇招,不同的回答类型竟自成派系……

“直给组”简单明了:“那你可别偷我的”再配上惊恐表情,直接打同事一个措手不及。

“阴阳怪气组”表示:“哦,是吗?可别过几天你的找到了,我的又丢了。”

隔着屏幕,都能听出语调中的抑扬顿挫。

“真诚组”则是在夸赞对方的同时还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是吗?你眼光不错啊,咱俩审美一致。”

还有“诚实坦白组”会直接说出自己的心理:“最近我在练习心眼子,你说话注意点儿。”

而“窝囊组”则主打一个卑微:“求求你不要偷我的口红。”“求求你不要再说了。”

但最令人哭笑不得的当属“菜叶组”,不管上文是什么,一句“你的牙上有菜叶”,直接粉碎尴尬局面。

职场避“坑”“多个心眼,别逞能”

在五花八门的“心眼子习题库”中,职场哲学备受关注。无论是领导“压榨”,还是同事刁难,“回怼”的要义都在于既不能直接冒犯对方,也不能过于卑微,而是要以一种圆滑的方式化解。

甚至有博主专门总结出了“职场小白必备话术”和“心眼子套路”。

比如要把“不好意思”常挂嘴边,“不与傻瓜论长短”,话里话外“常年卖惨”,“时刻体现自己又穷又忙”。

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石榴(化名)对此深有体会,“近一年来,我感觉周围有很多坑。”石榴说,她“亲身涉险”后总结出了一个避坑基本法则:“多个心眼,别逞能。”

刚进公司时,石榴还只是个普通的编辑,不管是做策划还是内容,都得到了一致好评,领导也认可了她的能力。

后来,石榴如愿升职。但自那之后,她发现,想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却变得很难。

“因为当你职级升高以后,很多事情就不是你自己能左右的了。”石榴说,和最初独立完成内容策划不同,升职以后,再策划一个内容,就变成了团队的事情:下面要有人执行,上面要汇报,而且还要与其他部门对接,这时,对接的部门往往会成为特别大的阻碍,有人“挖坑”就变得常见。

曾有一次,领导让她统计月度数据,这项工作本来需要一两个小时完成,但石榴平时就有整理数据的习惯,因此提早交了上去。没想到领导又给她布置了新的任务。

“所以领导交代了工作后,你别逞能,也别冒进。”石榴总结说,如果领导在工作群里布置任务,一定要马上回复“收到”,领导需要从这样的快速反馈中鉴定你的执行力。但任务什么时候完成是另一回事。

石榴说,自己的心眼子也是在摸爬滚打中练出来的,都是“吃一堑,长一智”。

低情商焦虑 网友互教“如何回复”

北青报记者发现,在社区网站豆瓣上,也有无数年轻人正在为“低情商危机”而抱团互助:“不知道如何回复”小组就是其中之一,创立三年来这个小组已聚集了27万多名“啊sir”(answer的谐音)。

而与之同类型的还有“低情商互助会”“情商提高小分队”和“社交能力复健”等小组。

夏洛(化名)是“不知道如何回复”小组的组长,在她看来,“心眼子练习”虽是当下的流行词,但其实这一现象并不新鲜。和“心眼子练习题”所预设的场景不同,“不知道如何回复”小组的求助都是真实发生的,并且他们多数时候不会把问题直接抛出来,而是会先假设一种回答,然后请网友分析这一回答是否合理。“可以理解为发帖人是一个没什么心眼儿的人,我们一起来帮他把这个心眼儿补上。”夏洛说。

小组的创立缘于夏洛的一次求助经历。当时,夏洛的朋友向她发送了很多自己偶像的照片,然而,夏洛对这位明星并不感兴趣,却又不想浇灭朋友的聊天兴致。“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小组,专门教人如何回信息。”夏洛这样想,小组由此创立。

彼时,组内成员并不多,帖子回复寥寥,直到夏洛发布了第二篇求助帖,小组队伍才突然壮大起来。那时,夏洛的网课即将结课,助教给她发来了一大段话,“不像是复制粘贴的,读起来也挺真诚,但明显能领会到他就是想让我续费。”于是,夏洛再一次陷入不知如何回绝的焦虑中。

令她没想到的是,这篇求助帖引来了巨大流量,网友们纷纷留言给她建议,很多人都表示,如果回绝得比较暧昧,助教仍会“不依不饶”。最终,夏洛明确地说出不考虑续报课程,同时也对助教的照顾和关心表示了感谢。这番说辞果然奏效,她后来再未收到对方的推销。

夏洛还观察到,小组里的大部分求助帖都是在线上聊天时遇到的难题。不同于线下交流的即时性,线上回复允许有时间差,甚至能撤回,基于这些特点,大家希望琢磨出一个委婉而友好的“完美回复”再回应。

有趣的是,随着时间推移,组内成员的困惑每年总是循环往复。

“每年一到求职季,大家关注的都是如何回复HR,考研季来临就是如何回复导师。”夏洛说,如今,她也已经摸索出一套回复经验:对方是上司、长辈、师长等,就先说“谢谢”“辛苦了”等礼貌用语;回绝约会、请求的话,有时想“理由”敷衍过去也是一种礼貌,“很多帖子都在问应该如何拒绝别人,其实大部分网友给出的推脱理由都是假的,大家可能对此有心理负担,但我觉得这种情景下,撒个小谎也没有什么。”

关于“低情商焦虑”这件事,夏洛觉得,现在年轻人普遍存在过度担忧,“心眼子练习”虽有存在的意义,但若每天都练习却也有些夸张。因为,别人的间接经验无法取代我们的直接经历。

“实习时我就发现所有人讲话都是一个样子,什么‘好滴’‘宝宝在吗?’‘辛苦啦+发光的红心emoji’……”夏洛认为,表达可以反塑一个人的思维,过度模板化的回应反而会淹没每个人讲话的特色。但其实,大家看待同一件事情,即便想法一致,也会有不同的表达,而这才正是语言的魅力。

“虽然创立小组的初衷是帮助大家回复问题,但现在,我倒希望组员们有一天能退出小组,顺利‘结业’。”夏洛直言,“我们不能一直依赖网友,不如多尝试自我表达。说错话没那么可怕,况且我们后续还有机会弥补。”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130/2/187252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