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随人分限所及”有何积极价值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1-28
教育意义:王守仁关于随人分限所及的观点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随人分限所及”是王守仁提出的教育原则,王守仁认为对儿童的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儿童的精力、身体、智力等方面都是在逐渐发展的,即所谓“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教育、教学必须根据

教育意义:

王守仁关于随人分限所及的观点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随人分限所及”是王守仁提出的教育原则,王守仁认为对儿童的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儿童的精力、身体、智力等方面都是在逐渐发展的,即所谓“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

教育、教学必须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程度,不能过分超越,这就像给树苗浇水一样,“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

价值:

1、对不同的人来说,即是“因材施教”。“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邋等”,施教的分量内容以及方法都要因人而异,一道“益精其能”的效果。

2、对每个人而言,意指“循序渐进‘。教学的分量要照顾到学生原有的基础及其接受能力,在“分限”内恰到好处地施教。可见,教育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都要从基础做起。

扩展资料:

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去除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他说得很明确,“良知”“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学以去其昏蔽”的目的是为了发明本心所具有的“良知”。所以,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王守仁又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明其心”。

尽管王守仁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心学”基础上的,但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积极的内容。他认为“良知”人人都有,因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天赋条件,圣愚的区别仅在于能不能“致良知”,“圣人能致其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

参考资料:分限所及——百度百科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128/2/115380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