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症疾病类型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1-26
慢性肝炎症疾病主要分为两类: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症状轻微,常见乏力、食欲不振、轻微肝区疼痛,偶尔出现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地中等硬,压痛轻微。少数患者可有脾肿大。血清ALT升高或反复升高,其他肝功能试验及蛋白代谢大致正常。其主要

慢性肝炎症疾病主要分为两类: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症状轻微,常见乏力、食欲不振、轻微肝区疼痛,偶尔出现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地中等硬,压痛轻微。少数患者可有脾肿大。血清ALT升高或反复升高,其他肝功能试验及蛋白代谢大致正常。其主要病理变化特点为汇管区的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很少。肝实质内可见少量肝细胞变性或点状坏死。但肝小叶完整,没有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一般预后良好。

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较重,病程反复加剧。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明显,中等度黄疸,肝肿大,脾脏常可触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还有肝外系统表现,如关节炎、脉管炎、皮疹、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蛋白代谢异常,白/球倒置,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可有贫血。其病理特征为汇管区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其向周围肝实质内侵入发展,破坏肝小叶界板,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小叶内间隔形成,随后逐渐出现肝细胞再生结节,病变逐渐向肝硬变转化。一般认为慢活肝容易导致肝硬变。

1994年底,国际工作小组在世界胃肠病大会上提出原则,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会议上,我国肝病专家修改了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对无论是乙型、丙型、丁型或新型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均被划分为轻度、中重、重度3类。

轻度相当于原先认识的慢性迁延型或轻型慢性活动型,临床上病情较轻,生化指标仅1~2 项轻度异常。

中度相当于原慢性活动型肝炎的中等病理改变者,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居于轻、重度之间。

重度有明显而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及便溏等,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血管痣和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临床上无门脉高压症证据,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白/球比值异常,蛋白电泳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L,胆红素>85 5m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3项中只需一项达标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扩展资料

急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者,称为慢性肝炎症。有的乙型肝炎症起病隐袭,待临床发现疾病时已成慢性。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126/2/43642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