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的发展历史——从公共行政、到政策科学、再到(新)公共管理的进化历程。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30
公共管理学科的演变始于1887年诞生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其理论根基在于政治行政二分法与“官僚制理论”。此阶段主要关注行政组织结构与体制,以提高效率为目标。随后,行为科学的引入使研究焦点转向了人与组织的行为,以期通过理解行为对效率的影响,提升行政组织的效能。 进入

公共管理学科的演变始于1887年诞生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其理论根基在于政治行政二分法与“官僚制理论”。此阶段主要关注行政组织结构与体制,以提高效率为目标。随后,行为科学的引入使研究焦点转向了人与组织的行为,以期通过理解行为对效率的影响,提升行政组织的效能。

进入20世纪60年代,行政研究呈现“管理主义”趋势,聚焦于组织内部管理的效率问题。在这一时期,传统公共行政学与行为科学公共行政学共同构成了第一阶段的发展。

转折点出现在行为沃尔多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弗雷德里克森与拉斯韦尔分别提出了“新公共行政”与“政策科学”范式,标志着公共管理进入“新公共行政与政策科学时期”。新公共行政强调公平与民主,将“效率至上”转变为“公平至上”,并注重政府外部治理与社会责任的承担。政策科学则专注于政策制定、过程与系统的研究,通过改进决策质量,提升政策效能。

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公共管理概念的流行与公共政策学院的推动,美国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公共管理范式:政策途径(P-途径)与商业途径(B-途径)。P-途径强调对政策执行的评价与考核,关注跨学科方法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B-途径则引入商界管理经验与模式,关注战略与组织管理,旨在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

英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这场变革的高潮,以追求“三E”(经济、效率与效果)为目标,影响了西方国家的公共部门改革。1991年,英国学者胡德提出了“新公共管理(NPM)”的概念,标志着公共管理学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传统公共行政及美国的公共管理概念并驾齐驱。

20世纪末,公共管理学科形成了以“(新)公共管理(B-途径)”为代表的范式,与政策分析学派(P-途径)和传统公共行政学派共同构成了公共部门研究的三大途径。公共管理学科强调绩效管理、公共责任等主题,同时,其范围也扩展至非营利组织乃至私人企业的公共方面,展现出多元价值取向与包容性。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j/2/994322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