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沿革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1
1910年2月26日,修正小学校规则,将其视为义务教育,实行强制入学。1919年与1922年,台湾教育令两次修订小学校规则,主要为实施内地共学,小学校课程与公学校课程完全一致。1941年3月,台湾教育令再次修订,将小学校、蕃人公学校与公学校统一改名为国民学校,至此,针对日籍儿

1910年2月26日,修正小学校规则,将其视为义务教育,实行强制入学。1919年与1922年,台湾教育令两次修订小学校规则,主要为实施内地共学,小学校课程与公学校课程完全一致。

1941年3月,台湾教育令再次修订,将小学校、蕃人公学校与公学校统一改名为国民学校,至此,针对日籍儿童的学制不再执行。然而,1941年后的台湾小学校,在实际运作中,仍与当地公学校有所差异。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后,该小学校学制才因日治时代结束而正式消失。

战前,仅有15所只能供日本学童就读的小学校,拥有约两万名学生,学生人数远少于八十万名台籍学童,但其就学率之高或资源之优都优于台籍学童就读的公学校。1945年后,随着五十万日人的离台返日,所有小学校均被废除或转为普通小学。

1953年,日侨学校创立,接替在台湾的日本学童教育工作,但日侨学校只有数百名侨生的规模与私立学校的办学性质等运营结构,与当初日治时代的小学校已完全不同。

扩展资料

小学校来自日语,即“小学”之意,为台湾日治时期,自1898年起,以中央或地方经费所开设的儿童义务教育学校学制之一。在同一时期,当时台湾最高统治机关—“台湾总督府”还依照台湾实际情况,将此以儿童义务为主的学校,除了此小学校设置之外还设有公学校、蕃人公学校及蕃童教育所。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j/2/1057038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