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释法:“消费欺诈”的认定标准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欺诈和惩罚性赔偿是民事司法实践中热点问题,消费欺诈引发的纠纷争议较大,原因在于可能涉及惩罚性赔偿。消费欺诈是消费领域中的一种欺诈行为,欺诈方故意误导消费者,使后者陷入错误,从而作出非真实意思表示。此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欺诈和惩罚性赔偿是民事司法实践中热点问题,消费欺诈引发的纠纷争议较大,原因在于可能涉及惩罚性赔偿。消费欺诈是消费领域中的一种欺诈行为,欺诈方故意误导消费者,使后者陷入错误,从而作出非真实意思表示。此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消费欺诈的维权主体必须为生活消费的消费者,其权益受该法保护。生活消费是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生活需要,与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区分。判断是否为生活消费,主要看购买行为是否是为了自己或家庭使用,而非转售获利或其他目的,以及购买的商品性能是否用于满足生活消费。消费欺诈的司法认定标准结合民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需满足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第21条关于欺诈的定义及四要件,即发生在订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过程中的故意告知虚假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进而遭受实际损失。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五十五条对消费欺诈进行认定,退一赔三属于惩罚性赔偿范畴,应有限制条件。认定欺诈的关键是故意误导对方,诱使其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购物。欺诈行为包括虚假宣传、商品或服务欺诈、价格欺诈、合同诈骗和沉默欺诈等多种形式。不同欺诈行为的具体认定和处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i/2/1307573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