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为什么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27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翼。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就是要在一定时期内,有步骤地把一切对国计民生有利而又为国家所需要的资本主义企业,基本上改造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并使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向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发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翼。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就是要在一定时期内,有步骤地把一切对国计民生有利而又为国家所需要的资本主义企业,基本上改造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并使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向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然后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地变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1953年以前,以加工订货、统购包销为主的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在私营工业中已有较大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新阶段。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扩大)进一步确定利用、限制、改造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基本方针。1954年9月20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国家根本大法的角度,确定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1954年后,按照“统筹兼顾、归口安排、按行业改造”的方针和“个别合营与按行业改造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地扩展公私合营工业。同时对私营批发商采取“留、转、包”等不同的改造步骤,使其逐渐被国营商业所代替。1955年下半年以后,随着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跟着加快。11月16日至24日,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代表参加的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会议,对进一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会议通过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按照决议(草案)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很快在全国城市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全国原有的私营工业8.8万余户,有99%的企业实现了所有制的改造;全国原有的240万余户私营商业,有82.2%的户数实现了改造;私营饮食业、服务业也大多实现了改造。全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h/2/940676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