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剧唱腔形式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10
临剧唱腔形式主要源于民歌土调,以「啊啰哈」、「朗叹」为基础,融合多种唱腔,包括「快板」、「哩哩妹腔」、「七字板」、「丑脚板」、「小放牛」、「嗳嗬哩」、「平板」、「月光光」、「白芙蓉腔」、「哭板」等。这些唱腔皆基于民歌、民间音乐整理创作而成,同时吸收了琼剧的

临剧唱腔形式主要源于民歌土调,以「啊啰哈」、「朗叹」为基础,融合多种唱腔,包括「快板」、「哩哩妹腔」、「七字板」、「丑脚板」、「小放牛」、「嗳嗬哩」、「平板」、「月光光」、「白芙蓉腔」、「哭板」等。这些唱腔皆基于民歌、民间音乐整理创作而成,同时吸收了琼剧的「程途」、「叹板」、「苦板」、「江浪腔」、「教子腔」等。过场音乐和道白伴奏音乐则结合本地八音舞曲、民歌「小放牛」、「鞭马哩」,以及琼剧的「拜堂」、「过场」、「升堂」、「迎亲」、「盅盘舞曲」、「过江」等唢呐曲牌和民间音乐,甚至吸收了一些潮州名曲。乐队通常由十至十二人组成,乐器包括唢呐、板胡、扬琴、琵琶、月琴、大胡、二胡以及西洋乐器大提琴、单簧管等。

临剧表演时,学习借鉴了广西壮剧、桂剧和琼剧的表演特点,注重戏曲表演的程式性和虚拟性,同时也吸取生活中的元素,表演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临剧是上个世纪从临高木偶剧中演化而来的一个地方新剧种,语言、唱腔与琼剧有明显的区别。

临剧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唱腔和语言,使用临高方言进行对白和演唱,角色和行当与琼剧相似。临剧共有23个板腔,常用的有「黄梅天」、「平板」、「花芽腔」、「七字板」、「啊啰哈转内」、「朗叹」、「凤凰腔」、「争辩腔」、「边风」、「小放牛」、「丑角板」、「程途」、「哩哩美」、「反线」、「酒板」、「怒板」、「白芙蓉」、「陈述腔」、「嗳嗬哩」等。这些板腔主要吸收了临高人偶戏的唱腔,并融合了临高山歌、渔歌的音乐元素,以及琼剧唱腔的音乐元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剧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演员老化、缺乏编导人才以及剧团效益较差是主要的挑战。全县4个临剧团的演职员中,40岁以上的人占大多数,30岁以下的年轻人比例很小。乐队的状况也类似,演出收入少,一般每人每晚约30元左右,一年收入6000至7000元,这样的收入水平未能吸引年轻人加入。另外,缺乏专业编导人才,剧本多从其他剧种(主要是琼剧)改编而来,改编人员非专业,其原因是待遇低。剧团的效益较差,由于临高农村经济不够发达,戏金较低,每场只有2000元左右,导致演职员收入少,班主的收入也少。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临剧的正常发展,使其在竞争环境中日益走向困境。

扩展资料

临剧是在人偶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临剧由人表演,与人偶同演的表演形式已有所不同,原有的人偶戏传统唱腔已适应不了临剧发展的要求, 临剧是用临高方言演唱的民间小戏。它是在人偶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临剧流布于临高县和澄迈、儋州、海口市郊等临语地区。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g/2/496430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