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在作诗中反复推敲的故事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2
1. 古人作诗非常注重炼字,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炼字功夫可见一斑。原句经过多次修改,从“到”、“过”、“入”到“满”,最终选定“绿”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绿江南的景象。2. 张先《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以“破”、“来”、“弄

1. 古人作诗非常注重炼字,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炼字功夫可见一斑。原句经过多次修改,从“到”、“过”、“入”到“满”,最终选定“绿”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绿江南的景象。

2. 张先《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以“破”、“来”、“弄”三字写出动态之美,将云、月、花、影四种元素巧妙结合,构成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

3. 周邦彦《满庭芳》中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用“老”、“肥”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莺雏的成长和梅子的成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 苏东坡与妹妹苏小妹及黄山谷论诗,小妹提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要求加一字成为诗眼。苏东坡先后提出“摇”、“映”二字,最终小妹给出“扶”、“失”二字,使得诗句意境更加深远,体现了炼字的艺术魅力。

5. 贾岛在驴背上推敲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在韩愈的建议下,最终确定使用“敲”字,两人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传为诗坛佳话。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炼字的功力之深,以及他们对诗歌艺术的严谨态度。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学生来说,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也应注重修改和润色,使文章更加完美。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g/2/1100418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