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性心理转变的阶段
1.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分化并迅速发展,自我矛盾逐渐显现。随着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心理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日益明显,导致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抱有幻想,但现实往往与想象不符,从而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 自我意识矛盾日益突出,但调控能力相对较弱。在自我意识分化的过程中,"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己的态度也是波动的,对自己的调控常常是不自觉、不果断的。
3. 自我意识的矛盾不断激化,出现混乱。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混乱通常表现为过高的自我评价和过低的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这两大心理缺陷,它们是妨碍良好自我意识形成的心理障碍。
4. 自我意识的矛盾转化不断进行,且渐趋稳定。在自我意识由"矛盾——统一——新矛盾——新统一"转化发展过程中,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生重大变化,由刚进校的"依赖性"和"盲目性",渐渐转变为"想入非非",到毕业前就显得沉稳多了。这种矛盾转化使得大学生自我意识发生了明显的飞跃,个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差异,自我意识也逐渐趋向成熟。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
自我意识的培养是引导主体按社会要求自觉地对客体进行自我意识的教育,是自我意识的最高表现,是大学生完善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1. 全面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就能量力而行,确立合适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2. 积极认可自我:大学生应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己,形成自尊。如果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就会形成自卑。自卑者往往片面地夸大自身的缺点、短处,甚至否认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阻碍正确自我意识的形成。
3. 努力完善自我: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认可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