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麻烦告诉我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一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实践操作是学生智力的源泉实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一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是学生智力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一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二、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数的组成即是数的分与合,在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1,l)。得到并学会用分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似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1,3)、(2,2)、(3,1)。老师提问: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中的三种,谁有本领能把这三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们互相讨论,边议边摆摆弄弄。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左边,每次移l个到右边,就(3,l)、(2,2)、(l,3);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有序地分,就成了(1,3)、(2,2)、(3,l)。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同学们得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三、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一上课我就为大家准备了许许多多的圆(有的用硬纸剪的、有的有布剪的、有的画在纸上、还有的画在黑板上)。我问学生: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圆的周长?学生忙开了,有的把圆放在尺上滚一圈;有的把圆对折再对折,然后用尺子量;也有的用线先绕一圈,然后量线的长度。

虽然上面部分只是课的导入,但从那么多的方法中,充分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是发展学生思维,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实践操作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使学习变成儿童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是明理,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能够生动地感知、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而且可以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f/2/132576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