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中老子的品行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4
《孔子拜师》中老子则谦虚谨慎和蔼可亲,在教学上乐于提携后进,不耻下教。《孔子拜师》的道理是圣人无常师。这是韩愈师说里面很经典的一句话。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
《孔子拜师》中老子则谦虚谨慎和蔼可亲,在教学上乐于提携后进,不耻下教。
《孔子拜师》的道理是圣人无常师。这是韩愈师说里面很经典的一句话。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扩展资料:
在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孔子和老子是两位具有代表性和开创性的人物。作为儒家与道家学说创始人,他们都生活在春秋晚期,基本同处一个时代,诸多文献和考古资料都证实孔子曾多次向老子问礼。
第一次有年代可考的是孔子17岁时问礼于老子,即鲁昭公七年(前 535 年) ,地点在鲁国的巷党。
第二次是在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 ,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 。
第三次是孔子53岁时,即周敬王二十二年(前498年) ,地点在一个叫沛的地方。
第四次在鹿邑,具体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拜师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