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实现消费者均衡时,两个物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之比
因为消费者均衡条件就是效用最大化,而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要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就要选择商品最优组合,即: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价格之比。
在收入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情况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有一条,但该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由于偏好的不同却有无数条,那么消费者要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消费者均衡呢。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由预算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可以知道,当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时候,这时候商品组合即是消费者能够购买的,同样也能带给消费者最高程度满足的时候。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价格越低;反之,购买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商品价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需求定理。
拓展资料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在特定条件下(如喜好,商品价格和收入既定等),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到各商品的购买中,以达到总效用最大。在这种情形下,消费者货币分配比例达到最佳,即分配比例的任何变动都会使总效用减少,因此,消费者不再改变其各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这被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描述 对于消费者均衡,基数效用理论与序数效用理论各有不同的描述。 基数效用论中的描述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时,其最大满足受支付能力的制约。如果消费者将其收入(R)全部都用于支出,那么他所购买的各种消费品的数量还必须符合一个条件,即预算支出等于收入总额(R=PAQA+PBQB+PCQC+其中P表示商品价格,Q表示商品数量)。
当消费者的支出既等于预算支出,又使每一种支出所得到的各种商品边际效用相等时,该消费者在其收入许可的条件下,已得到最大的满足,他再也不能从改变消费品构成与数量中得到更多的效用。该消费者不再改变其消费品构成与数量,这叫做消费者均衡。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