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文胜于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1-26
成语文胜于武。文胜於武不是成语。它的意思类似──废文任武,汉语成语,拼音是fi wn rn w,意思是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出自《战国策秦策》。字义分解1、文,现代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wn,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一个站立着的人形。本义指“文身”,引申为花纹、

成语文胜于武。

文胜於武不是成语。它的意思类似──废文任武,汉语成语,拼音是fèi wén rèn wǔ,意思是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出自《战国策·秦策》。

字义分解

1、文,现代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wén,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一个站立着的人形。本义指“文身”,引申为花纹、纹理,后又引申为文字、文饰、文武、天文等。“文”字是部首字,可作意符,也可作声符。“文”还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

2、胜(拼音:shèng,shēng,xī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胜和它的繁体字“胜”原是两个不同的字。胜最古形体为小篆,原读作xīng,同“腥”。

3、于(拼音:y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字义关系不明。“于”作介词,古代通“於”。

现代的“于”多用来介绍动作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表示在、从、到、对、给、向等义。“于”用在被动句中,引出主动者,用在形容词后,引出比较的对象。另外“于”还可作动词后缀。

4、武(拼音:wǔ)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武”字最早由表示武器的“戈”和表示脚趾的“止”构成,本义为征伐示威,引申为勇敢、英勇,由此引申指古代一种关于战争的抽象道德观念。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e/2/47674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