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教学反思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3
昨天与学生共同探索了李清照的《醉花阴》,在教学反思中,我着重思考了导入和诵读环节。导入与新授环节需紧密相连。《醉花阴》是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主题明确,我采用了邓丽君演唱的《一剪梅》作为导入,试图激发学生情感。音乐播放,李清照词内容展示,学生兴趣盎然,个别学
昨天与学生共同探索了李清照的《醉花阴》,在教学反思中,我着重思考了导入和诵读环节。
导入与新授环节需紧密相连。《醉花阴》是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主题明确,我采用了邓丽君演唱的《一剪梅》作为导入,试图激发学生情感。音乐播放,李清照词内容展示,学生兴趣盎然,个别学生甚至轻声跟唱。音乐营造的氛围成功,我引导学生分享对李清照的了解。学生提及词分前后期,词风差异,对此已有一定认识。我总结了李清照生平,相思氛围却在引入本课时消失。回顾,若导入后直接进入爱情词和早期经历讲解,可能更为合适。因为本课内容不复杂,李清照后期经历背景介绍对本课无影响,课后补充即可。导入旨在引入新课,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一堂好课,导入至关重要,需与后续环节紧密衔接。
诵读在古诗词学习中至关重要。每节课我都会安排诵读时间,但效果有限。今天尝试用诵读引导内容讲解。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虽参与度不高。随后请同学示范,其他学生点评,再让点评者示范读出哀怨与悲伤。其中学生点评精辟,如“半夜凉初透”强调“凉”字,轻缓带过“初透”,读出凉意。“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停顿,读出孤独与无奈。通过互评互读,学生对词感情有了较好把握,齐读时充满情感,笑声不再。互评互读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在古诗词教学中,需鼓励学生多读,读出情感,理解能力自然提升。古人云“好书不厌百回读”,深以为然。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