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雪中送炭”,而不是“落井下石”
学期过半,在五一放假前,学生进行了半期成果展,家长朋友对孩子们这半学期的学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即将面临小升初,不管学生优秀与否,家长们都会存着各种担心和焦虑,纷纷电询孩子具体学习状况。那么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状况,我们该怎么做才是最有效的呢?
由此,联想到自己刚经历过,即将面临中考的女儿,在上周进行了半期测试。当成绩出来时,她面对自己成绩单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和自己预想的差那么多呢?老师也觉得不可思议,还特去查看了试卷,发现妞答题卡一些选择题做题正确,但答题铅笔涂得轻,电脑没有扫描上,导致好几门都存在答题没得分现象,看得出孩子也是郁闷至极。
我非常能理解孩子的心情,确实,这段时间,她在学习上,很能下功夫,每天晚自习后,都要在教室学习二三十分钟才离校,到家后无论多晚也要看会书,或做几道题再睡,早上六点起床匆匆赶学校早读,如此持续不间断,学习状态是杠杠滴好,连老师都在夸。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
在这个时候,我看到孩子的懊恼,感受到她情绪的低落,开始的满怀期待,这一盆冷水浇下来,透心凉。怎么也想不到从小学就开始用2B铅笔涂答题卡,至今,也算有着多年的考试经验的妞,却犯这么低级的错误。要不是这次,孩子还一直都未能意识到这是个问题。我曾多次给班里学生培训练习答题卡的正确涂题方法和标准,却从没有给自己孩子说过,一直认为孩子知道。
无疑,这次考试对妞来说,是最好的结果,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测。我知道此时的妞,需要的是“雪中送炭”的父母,不是父母的“落井下石、雪上加霜”。如果能在孩子做错事,挫败,最低落的时候,默念三遍:“这不是坏事,这是好事”,及时给孩子送上鼓励、信任和爱。我相信,我们都能赢得孩子的心!
这个时候,雪中送炭怎么说呢?
1、我告诉她:“这不是坏事,这是好事。我们每一次考试都是经验的积累。这段时间,你每天那么努力,妈妈和老师都看在眼里。妈妈知道你很上进,对自己有要求,目标明确,如此自律的你,为爸爸妈妈省了很多心,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中考的信心。”
2、之后,我表达感受,给予支持:“妈妈能感受到你现在肯定不好受,非常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现在,咱们一起来聊聊这次考试的得与失,看从中能收获些什么?哪些是我们要成长的部分?这样,我们对自己又有了更多的了解,学习有方向。”
3、引导交流: 孩子把自己平常考与大考的心态和差异,以及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进行了交流分享。诚然,离中考只有四十多天,现每一次考试都是彩排,我们做到在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夜深了,在妞的床上,我们从个人学习聊到人生理想,一起创想未来,再回归当下的目标和行动,总之这次沟通,我们达到“共通共融”合一的状态。
考后这一周,老师反馈,孩子考后的状态非常好,让我看到一个不怕输、肯吃苦、力奋进的少年。
所以,班级这次半期成果展结束,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感受到哪怕是优秀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会存有各种挑剔和不满;还有家长表示自己对孩子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当然,更少不了有无意中做了“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父母,她们的言、行、意传递的都是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担忧;更甚的是,个别家长已对孩子是放弃式养育,只要孩子在家不吵闹,在校安安分分不惹事,已是万事大吉了…… 由此可见,我们面对孩子的成绩,往往关注点永远在孩子的不足上(包括我自己也是),而孩子优秀的部分就该理应如此,所以,每每那个“但是、如果”的话一出来,沟通就大打折扣。
有道是看孩子之长,天下无难造之才,看孩子之短,天下无可造之才!我们要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用微显镜看孩子的缺点。故,我在群里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
家长朋友们,晚上好!
学期已过半,这次半期成果展,家长们对孩子的综合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面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管是满意还是不满意,我相信孩子需要的是“雪中送炭”的父母,能在关键时刻给予Ta鼓励和信任;孩子不需要父母的“锦上添花”,更不希望在最需要关怀的时候,父母的“落井下石、雪上加霜” 对孩子批评、指责、打击、甚至威胁,以至于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唯有爱,才能唤醒孩子的学习动力。
五一小长假,孩子们回家后,有些孩子可能会给家长带来一些挑战,我希望家长能去践行“雪中送炭”,在孩子做错事,挫败,最低落的时候,默念三遍:“这不是坏事,这是好事”,去给孩子送上鼓励信任和爱。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具有丰富人格的人。 作为父母,要努力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以此,多多践行“雪中送炭”,做“雪中送炭”的父母。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