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报道的差异性在那些方面
摘要:国内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大多只报道伤亡人数而忽略掉遇难者的姓名。国外的很多报道却利用人文主义精神,将遇难者的姓名、身份等信息公布出来。本文通过对中外报道方式的差异性研究,得出新闻报道应该注重人文主义和人性化的结论。
关键词:灾难事件 遇难者 报道 人文主义 人性化
引言:现今国内的大多数媒体都对灾难事件的报道讳莫如深,受众难以从传统媒介获取到有关遇难者姓名、身份等信息,造成很多受众不满。而国外,特别是美国在灾难事件的报道中则会及时公布这些信息。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比分析中外灾难性时间伤亡人数报道中的差异。
一、国内媒体不报道遇难者姓名的原因分析
1.版面编排的因素:商业性报纸为节省版面,将新闻稿件进行大幅度的压缩。
2.遇难者姓名难以查证:由于警方或事故调查组的保密规定,记者无法在短时间内得知确切的遇难、受伤和失踪人数以及他们的确切姓名。
3.害怕报道错误:媒体害怕在报道中出现错误,将生还者错登为遇难者,造成假新闻和错误报道。
4.国情和政治性的影响:国内新闻报道需要考虑事件的政治因素,媒体在报道中选择涵化一部分的事实,或者刻意忽略对于遇难者的报道。
二、国外媒体灾难事件的报道经验和原因分析
1.市场化发行模式:国外媒体以读者的需要为报道的第一准则,市场的需要是新闻报道的第一位。
2.新闻报道的人性化需求:关怀弱者,谴责强权和霸权是普通民众的心理,媒体从关怀弱者的角度,公布遇难者的情况。
3.表达媒体自己的立场:媒体通过公布遇难者信息,表达自己的看法,引起社会的注意。
国外对于重大伤亡事故的新闻报道,更多的也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和对家属的告慰,使更多的人能够从他们的遇难中找到些许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惨祸。他们更多的是从人性化的角度来报道新闻,借助受众的判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新闻报道形式。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