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收支计算方法
劳务收支作为国际收支的子项目,其理论支撑来自国际收支理论。劳务收支的计算方法多样,如弹性分析法、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吸收分析法以及货币分析法。
弹性分析法由英国人琼.罗宾逊于1927年提出,主要分析货币贬值状况下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通过考察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即汇率变动对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影响。出口总值等于出口单价乘以出口数量。该方法还需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趋向于无穷。同时,需要注意J型曲线效应,初期由于过去的合同履行,后期由于进口价格的昂贵,外汇收支可能反而恶化。导致J型曲线效应的因素包括对汇率波动作出反应的时滞、决策过程引起的时滞、货物发运的时滞、补充存货的时滞和生产过程的时滞。然而,马歇尔-勒纳条件在短期内可能无法成立。
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表现为一国出口商品物价指数与进口商品物价指数之比。比值下降表示贸易条件恶化,即同样数量的出口商品所能购买的进口商品数量减少。贬值的贸易条件与供给需求弹性密切相关。
吸收分析法由米德和亚历山大提出,通过分析公式Y=A=C+I+G,其中Y表示国民总支出,A表示国内资源总耗费,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国际收支差额B等于贸易收支差额X-M。通过公式Y=A+B=C+I+G+(X-M),可得到(X-M)=Y-(C+I+G)=Y-A=B。这意味着国际收支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支出。
货币分析法由蒙代尔和约翰逊提出,其核心思想是确保货币供给的增加与国民收入的实际增长相匹配,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扩展资料
劳务收支 (Service)是指对外提供劳务或接收劳务而引起的货币收支,又称无形贸易收支(Invisible Trade Account)。劳务收支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的子项目之一。它包括了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运输、国际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专有权力使用费和特许费、投资收益、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服务、文化服务、娱乐服务及其它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