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颈联是如何写出景象的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3
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颔联用了比喻与两两对照的写法。1、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2、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

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颔联用了比喻与两两对照的写法。

1、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2、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象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原诗:

《使至塞上》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释义: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赏析:

在唐代以前,“征蓬”已经是古诗中的常用语,其渊源是曹植《吁嗟篇》《杂诗》(高台多悲风)等诗篇所用的“转蓬”一词。后世受曹植诗作的影响,多将“征蓬”用于描述客子孤游的场景:“征”宇明其远行在外的生活状态,“蓬”字取其飘忽不定、未有归宿的喻义。

如声照邻《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诗云:“相看万余里,共倚一征蓬”(释义:所去的地方都有万里之遥,此次分别每人都像飞蓬一样行踪不定)。实际上,“征蓬”这一意象出现在边塞的地理环境中,还喻示着随心所欲自由穿行的状态。

王维《使至塞上》一诗说到“征蓬”,不是在渲染客子孤游之意:由于写作情境类似,是在化用王褒的诗意。据此,我们不妨将“征蓬出汉塞”一句理解为:由于战争取得了胜利,诗人乘坐的车马无所顾忌,而可以像蓬草一样,离开塞上向前线自由自在地驰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使至塞上 (唐诗人王维创作诗歌)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c/2/1154730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