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侍臣曰:“朕思养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为朕陈之。”...翻译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3
皇上对身边的大臣说:“我常常思考养育百姓的道理,却始终没有得到要点。你为我陈述一下你的意见吧。”原文:谓侍臣曰:“朕思养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为朕陈之。”来济对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而饥寒者,命赐之食,老人曰:‘愿赐一国之饥者。’赐之衣,曰:‘愿赐一国之

皇上对身边的大臣说:“我常常思考养育百姓的道理,却始终没有得到要点。你为我陈述一下你的意见吧。”

原文:

谓侍臣曰:“朕思养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为朕陈之。”来济对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而饥寒者,命赐之食,老人曰:‘愿赐一国之饥者。’赐之衣,曰:‘愿赐一国之寒者。’公曰:‘寡人之廪府安足以周一国之饥寒!’

老人曰‘君不夺农时,则国人皆有馀食矣;不夺蚕要,则国人皆有馀衣矣!’故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今山东役丁,岁别数万,役之则人大劳,取庸则人大费。臣愿陛下量公家所需外,馀悉免之。”上从之。

白话译文:

皇上对身边的大臣说:“我常常思考养育百姓的道理,却始终没有得到要点。你为我陈述一下你的意见吧。”来济回答说:“以前齐桓公外出巡游,看到一位饥寒交迫的老人,就命令人赐给他食物,老人说:‘希望赐给全国的饥饿的人啊!’齐桓公又命人赐给他衣服,老人又说:‘希望赐给全国的寒冷的人啊!’齐桓公就说:‘我的仓库(丰足)足够周济全国饥寒的百姓!’

老人说:‘您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那么国内百姓就都会有食物吃;不妨害蚕虫的养殖,那么百姓就都有衣服穿了!’所以君主养育百姓,就在于减少他们的征伐徭役。如今崤山以东服役的壮丁,岁别数万(这句话我没有理解,不会翻译),劳役他们,那么人会非常劳苦,取庸则人大费(这句话我没有理解,不会翻译)。我希望陛下您能够考虑公家所必需的(徭役)之外,其余的(徭役)全部都免除吧!”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此文出自北宋·司马光等人《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三》

创作背景: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三百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这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c/2/115159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