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平滑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27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表现出显著的复杂性,它与骨骼肌的电活动有所不同。其电活动主要分为静息电位、慢波电位和动作电位三个阶段。[1]静息电位是消化道平滑肌细胞的基础状态,具有较低电位,约为-55~60mV,且不稳定,持续波动。它由钾离子外流主导形成,同时钠离子、氯离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表现出显著的复杂性,它与骨骼肌的电活动有所不同。其电活动主要分为静息电位、慢波电位和动作电位三个阶段。[1]

静息电位是消化道平滑肌细胞的基础状态,具有较低电位,约为-55~60mV,且不稳定,持续波动。它由钾离子外流主导形成,同时钠离子、氯离子、钙离子和钠泵的参与也影响了其特性。[1]

慢波电位是静息电位之上,自发产生的节律性低振幅去极化波,即基本电节律,决定了平滑肌的收缩节奏。例如,在小肠,基本电节律表现为单相波,升支快,降支慢,频率因组织不同而异,胃、十二指肠、回肠末端的频率差异明显。基本电节律起源于纵行肌,并以电紧张形式向环行肌扩散。即使神经支配被切断,基本电节律依然存在,但纵行肌与环行肌的联系中断后,环行肌的电节律消失。[1]

动作电位在慢波基础上产生,当平滑肌受刺激时,膜电位去极化并引发动作电位,继而引起肌肉收缩。消化道平滑肌的动作电位为单相峰电位,即快波,叠加在慢波顶部,振幅约为60~70mV。具体动作电位的生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中升支可能与钙离子内流有关,而降支则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1]

扩展资料

概述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b/2/939978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