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一、让学生走入一个“快乐的课堂”
首先,要注重语文课堂导入。优秀的、精彩纷呈的导语往往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像重锤重重地敲打在学生的心上,像钥匙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在上课之初,小学生绝大多数愿意把课上好,这种心理强烈但又短暂。因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导语的设计。他们往往以巧妙的导语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励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力、触动学生的情思、吸引学生的注意。精心设计导语,以言之有味、形式多样的导语把学生引入语文的殿堂,尽情享受文学的美妙。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设计好了,一节课成功便更有了把握。
其次,要重视语文课堂评价。语文课堂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指出差距。评价语言既要生动丰富,又要中肯客观,前者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后者在于纠正学生不良习惯或者错误思维,总的目的都在于生成一个民主、和谐而科学求真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种办法,一用掌声鼓励,二用语言赞美,三用眼神肯定,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快乐,他(她)会更加投入到你的课堂。
二、让学生走入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艺术性”和“享受性”呢?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大的痛苦与挫折,享受到多么激动的成绩与荣光,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底蕴、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握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和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具体来说,我觉得抓住“激趣”和“溶情”两点。
首先是“激趣”。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快乐而有趣。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