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源头控制、过程阻断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4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地表径流或渗漏,汇入地表水体造成的水环境污染。研究表明,农业面源污染贡献了流域氮、磷负荷的大部分,占60%以上,部分调查认为甚至高达70%。面对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密集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地表径流或渗漏,汇入地表水体造成的水环境污染。研究表明,农业面源污染贡献了流域氮、磷负荷的大部分,占60%以上,部分调查认为甚至高达70%。

面对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政策,例如《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规划》等,并在去年由农业农村部牵头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关键举措,全面展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应遵循总量控制原则,采用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强化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要遵循氮、磷营养盐与水的资源化利用原则,将农田面源污染控制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源头控制是核心,应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分级、分区控制污染总量。设置禁限区、缓冲区和发展区,发展根据污染排放程度设置不同类型农业。根据地形地势,合理发展种植业生产,如采用立体开发模式、因势利导等。保证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合理平衡,利用畜禽粪便有机肥作为循环利用途径,同时推行减量化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环境保护。

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污染物迁移,同时节约水资源,常用技术包括喷灌、微灌、低压管道等。农业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也是源头控制的重要环节,可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应连接不同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建立循环链。不可直接进行农业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应加强管理和收集。

过程阻断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主要任务。在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前,采用合适的技术或手段拦截,主要技术包括生态田埂、生态拦截缓冲带、果园生草、生物篱、填闲种植等。这些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联合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净化和深度处理。

离田拦截技术主要通过生态沟渠实现,兼顾农田排水和农田面源污染物拦截作用。生态沟渠通常采用梯形断面、复式断面和植生型防渗砌块技术,通过工程部分和生物部分的结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联合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强化净化和深度处理。

生态护岸边坡技术是在水体与陆地交界区域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植物带,起到控制水土流失、减少营养物质进入河道、美化河流生态景观、提供栖息场所、促进农业协调发展的作用。通过建设陆域生态防护林,恢复湿地植物带,增强水生态系统活力,达到保护和改善水质的目的。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b/2/1177501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