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历史发展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22
1988年秋季,同济大学的"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汽车服务方向)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标志着其在汽车领域的教育迈出了关键一步。同年10月,同济大学在机械工程系的基础上增设了汽车教研室和汽车研究室,为汽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0年6月,学院获得了"汽车设计及制造"专业的

1988年秋季,同济大学的"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汽车服务方向)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标志着其在汽车领域的教育迈出了关键一步。

同年10月,同济大学在机械工程系的基础上增设了汽车教研室和汽车研究室,为汽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0年6月,学院获得了"汽车设计及制造"专业的硕士点,德国大众汽车基金会和下萨克森州政府提供了169万马克的资助,用于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和汽车与内燃机实验设施的建设。

1991年,国家教委批准了参照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6.5年教学计划,从四年级开始,部分优秀学生可通过硕士生入学考试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

1991年4月,同济大学正式成立了汽车工程系,标志着专业化的汽车教育体系的形成。

1996年,"汽车设计及制造"专业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学院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997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与同济大学合作建立了多个工程中心,如汽车造型与内饰设计、噪声与振动、模型风洞及整车设计中心,显示了校企合作的深化。

1998年,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建"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联合实验室",科研实力得到增强。

1998年10月,学院获得了车辆专业的博士授予权,并设立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1999年,汽车工程硕士生作为首批学生进入中德学院,接受德国专家授课,毕业后可直接申请德国大学攻读工程博士学位。

同年,同济大学与上汽集团合作建立了汽车营销管理学院,推动了汽车产业的管理教育。

1999年10月,大众-同济汽车研究院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汽车行业的合作。

进入2000年,同济大学与上海环保局合作建立汽车排放检测站,展示了在环保领域的关注。同年,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成立,预示着学院在新能源领域的前瞻性布局。

2001年,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建立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燃料电池轿车项目成功立项,车辆工程学科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2002年4月28日,同济汽车学院正式成立,其发展历程中充满了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的里程碑事件。

扩展资料

2002 年4月,同济大学以科技创新和新能源汽车开发为指导思想,以创新科研机制和组织架构为特色,成立了为中国汽车产业全方位服务的汽车学院。2004年9月,汽车学院全体迁入位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4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已投入使用,现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开发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a/2/809628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