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黄桥烧饼是哪的
烧饼的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便有记载。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也有对烧饼的描写。关于黄桥烧饼的起源,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流传下来的一个小故事颇具参考价值。传说清朝道光年间,如皋县的一位知县路过黄桥,品尝了一次黄桥烧饼后,齿颊留香,念念不忘。如皋与黄桥相距约60里,这位知县竟然隔三差五地派人马购买烧饼,以饱口福。这个故事让人联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表明黄桥烧饼至少在150多年前便已小有名气。
黄桥烧饼制作精细,吸取了古代烧饼的制作法,保持了香甜酥脆的传统特色。现代黄桥烧饼已发展出葱油、肉松、鸡丁、香肠、白糖、桔饼、桂花、细沙等十多种不同馅的精美品种。黄桥烧饼色呈蟹壳红,外酥内软,深受人们喜爱。1983年,黄桥烧饼被评为“江苏省名特食品”。黄桥镇商业繁荣,饮食服务业兴盛,与著名的黄桥战役紧密相连。在陈毅、粟裕等直接指挥下的战役中,黄桥镇的12家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当地群众冒着炮火将烧饼送到前线,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
1975年5月,粟裕将军重返黄桥,黄桥人民用黄桥烧饼盛情款待他。粟裕将军手捧烧饼,激动地勉励大家:“从黄桥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黄桥烧饼不仅因其美味而闻名,还因其与革命历史的紧密联系而备受推崇。早在明代,何姓家族曾有过一门“四进士十举人”的辉煌。清朝道光年间,何萱虽只是岁贡,但著述颇丰。他与烧饼师傅们往来甚密,常与他们切磋烧饼制作工艺。据说,按季节不同生产的应时品种,如韭菜烧饼、萝卜丝烧饼、蟹黄烧饼,便是他的出点子。
如今,黄桥烧饼已从简单的酒酵面饼发展为精致的小工艺品。65年前的黄桥烧饼,只是一种简单的酒酵面饼,用酒酵发酵,加少许油,在草炉上烘烤成两面焦黄。而现在的黄桥烧饼,只有巴掌大小,厚薄半寸,外层是一层厚厚的焦黄芝麻,内馅则是肉松、火腿、虾米、葱油、鸡丁、香肠等,香葱和面调和的馅料,在温控的电烤炉下烘烤,外黄里软,香气四溢。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