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海姆乐派名词解释
曼海姆乐派名词解释如下:
曼海姆乐派是早期古典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流派,由当时聚集在德国曼海姆地区的艺术家们构成,他们成立了最早的交响乐团“曼海姆管弦乐队”,并在J.W.斯塔米茨指导下,成为技术高超、素质优良、闻名全欧的交响乐团。
J.W.斯塔米茨还使用渐强的方法,加强并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因此“曼海姆管弦乐队”从客观上为交响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扩展资料
曼海姆乐派开创了经典的四个乐章的交响曲结构,并大力促进了主调音乐的发展,另外在对作品中的音乐主题形象的展开与对比以及配器的色彩性上也作出了不少的尝试。
曼海姆乐派的影响远大,他们发展出了渐强与渐弱的音乐符号,将乐团编制由20人增至40多人,成了古典乐派的标准规格;第一小提琴手作为乐团首席的传统,也是由曼海姆乐派流传下来的;现今许多不朽的交响曲作品,也是曼海姆乐派将交响曲独立于歌剧之外。
作品特点
作品轻捷明快,主调音乐风格已完全确立,高声部音乐线条十分突出,乐队织体清澈透明,通奏低音已被谱写为明确的乐队各声部,羽管键琴演奏者的指挥作用已被首席小提琴取代。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表现出它特有的力量和灵活多变的潜能。
贡献
1、在结构上,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小步舞曲的第三乐章,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乐套曲形式。
2、在演奏风格上,仔细安排乐队演奏力度上“渐强”、“渐弱”的情感幅度变化,在当时具有前瞻性。
3、在创作上,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声部,加强了管乐器的色彩效果,废除了巴罗克时期乐队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采用总谱形式进行创作。
4、在乐队编制上,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1756年达到56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最优秀的管弦乐队。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