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制碱法的原理
1、氨碱法:上游主要是原盐和石灰石,此法通过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钠,再用动力煤煅烧,得到轻碱,转化后得到重碱。
优点:原料价廉易得,产品质量高,适合连续大规模生产,其中的副产品氨可以循环利用。
缺点:原盐利用率低氯化钠最高只能达到75%,废液废渣(含有氯化钙)污染环境,氨碱法生产一吨纯碱大约排放十吨废液,厂地布局局限强。
2、联碱法:既候氏制碱法,创立时间比较早,1938年在氨碱法上改进而来。通过与氨厂进行“一次加盐,两次吸氨,一次碳化”联合循环生产,利用氨厂NH3和CO2同时生产出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
优点:克服氨碱缺点,原盐利用率大幅提升,无需石灰石和煤(CO2气体来自于氨厂)节约了燃料,原料,能源和运输费用,避免大量废渣废液排放。副产品氯化铵用于氮素化肥,电池制造,电镀和印染领域。
缺点:联碱法生产出来的纯碱产品的盐分和粒度不如氨碱,品控难度大,检修复杂(生产线通常和合成氨厂在一起,实际上是双线生产)
利润受到上游合成氨成本和下游氯化铵价格影响。
两种方法的上游行业:原盐行业,石灰石行业,合成氨行业,煤炭行业。
两种工艺的差别导致检修上差别,氨碱法是一整套设备,设备全停大修需要将整个循环设备进行停机维护保养,通常耗时7-10天。氨碱企业每1-2年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检修。
联碱法生产设备属于两个循环系统设备,设备全停大修需要将两个循环系统设备停机保养,通常耗时10-20天。开机要先启动合成氨的循环设备,再启动纯碱的循环生产设备。通常每年进行一次大规模检修。
工艺差别导致二者利润差别较大,目前的价格,华东联碱毛利1450,氨碱利润应该在600上下。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